隨著醫療行業的快速發展,醫院和診所的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。醫療污水因含病原微生物、化學藥劑、放射性物質等特殊污染物,其處理難度遠高于普通生活污水。在日常運行中,
成都醫療污水處理設備一般按照常規污水量和污染負荷設計,但在某些情況下,例如突發傳染病患者激增、手術量集中或某些污水排放異常增多時,污水量會出現突然增加的情況。這對污水處理設備的應急處理能力提出了挑戰。
成都醫療污水處理設備一般包括調節池、格柵、沉砂池、生化處理單元(如A/O、SBR或MBR系統)、消毒系統等。應急處理能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1. 調節池與緩沖能力
調節池是醫療污水處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,其主要作用是均化水量和水質波動。在污水量突然增加時,調節池能夠暫時存儲超量污水,避免直接沖擊后續處理單元。
2. 設備超負荷處理能力
設備通常在設計時預留一定超負荷能力。例如,生化反應池在污水量增加20%~30%時仍能維持基本處理效果,但處理時間可能延長,水質略有波動。MBR系統尤其適合應對短期高負荷,因為其膜過濾能夠有效截留懸浮物和部分病原微生物,即便水量增加,也能保證出水水質基本達標。
3. 消毒系統冗余設計
消毒單元是醫療污水安全排放的最后防線。在污水量激增時,消毒負荷隨之上升,若系統設計有冗余或可調節劑量,則能夠保證病原微生物殺滅率。
4. 遠程監控與自動調節
配備了在線水量、水質監測和自動控制系統。當污水量或污染負荷異常時,系統可自動調節投藥量、曝氣量、泵速等,減少人工干預時間,提高應急響應效率。
即便設備有一定的超負荷能力,面對突發污水量增加,仍需采取管理和技術措施:
1. 優化調節池運行:在預期高峰前增加調節池容量利用率,延長水力停留時間,使水質波動得到緩沖。
2. 分流和分批處理:對實驗室或特殊科室污水實施單獨收集,減少高濃度污水直接進入主處理系統。
3. 提升曝氣與攪拌:短時間內增加曝氣量和混合強度,保證生化反應效率。
4. 增加消毒劑投加量:在嚴格控制劑量安全的前提下,臨時提高消毒劑量,確保出水微生物安全。
5. 啟用備用設備:部分大型醫院污水處理系統配備備用泵、備用曝氣裝置或備用MBR膜組件,可在突發情況下投入使用。
6. 強化監測:在高峰期增加水量、水質及菌群監測頻次,確保異常及時發現并處理。
通過科學設計與有效管理,成都醫療污水處理設備不僅能夠應對日常負荷,還能在污水量突然增加時保持穩定、安全運行,保障公共衛生安全。